【张金观察】科技赋能是地方性中小银行实现差异化发展的重要思路

日期:2018/08/16来源:浏览:901次

近来,随着各城商行、农商行半年报的陆续披露,一直以来被外界猜测的困境也被一览无余地摆上了纸面——不良率飙升、资本充足率下降、利润率下降……从各项数据来看,地方性中小银行的发展困境愈发突出。如何在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弯道超车,已然成为困扰地方性中小银行的普遍问题。

 

  发展困局凸显  

1995年第一家城商行成立起,我国地方性中小银行历经23年发展,已成为多层次金融体系中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既填补了国有银行的市场空缺,同时也成为国家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在支农支小、服务实体经济、改善农村基础金融环境等方面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场震荡、监管升级、竞争加剧的当下,受制于自身规模、股东结构等先天因素,地方性中小银行所面临的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交叉金融风险、操作风险、信息科技风险等不确定性因素日益增加,专业化、精细化管理能力不足的地方性中小银行时刻面临被兼并淘汰的危险。

为求破局,部分地方性中小银行开始从资源独占性、服务体验感、运营高效化三个方面寻求突破,逐渐走上了一条以资源整合为根本、以工匠精神为导向、以战略聚焦为工具的发展路径。在这一过程中,除采取加强合规经营、健全管理机制等常规手段外,通过利用金融科技产业创新理念,解决行业发展的痛点、成就客户价值,逐渐成为各农商行、城商行谋求转型、抢滩蓝海的关键思路之一。

 

  变革迫在眉睫  

当前,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金融科技正在以极为迅猛的势头重塑着金融产业的生态。在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网络银行等新科技、新技术的夹击下,越来越多的银行物理网点日渐凋零,面临消失。

从银保监会公布的金融许可证数据可以发现,自2016530日至2018528日,我国银行物理网点共退出4591家。其中20161259家,20172540家,2018792家,从2017年后半年开始,银行退出网点数目同比增速约为55%。从地域分布来看,银行物理网点关闭主要集中在四川、河北、浙江、河南、山东、辽宁和广东等地。

显而易见,金融科技尤其是第三方支付的快速发展,严重影响了银行支付结算业务收入、业务销售渠道、存贷款业务的开展,作为银行最为“昂贵”的渠道资源,网点以往最被看重的吸储功能正在遭到极大侵蚀。相比于体量、规模和资金实力较大的各大行,“群狼环伺”之下的各城商行、农商行处境就显得尤为尴尬。向上,没有实力与大行竞争大客户、大项目;向下,受金融科技企业冲击,大量场景被占据,失去客户接触点。对于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地方性中小银行而言,一场变革迫在眉睫。

 

  科技赋能转型  

金融行业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同时更是一个数据、技术密集型行业。从早期利用卡片穿孔辅助数据处理到使用计算机实现会计电算化,从完全依赖物理网点办理业务,到信用卡、ATM机以及网上银行,金融机构一直是信息技术最为积极的运用者。而在金融科技的演化历程中,科技赋能金融,总是以渐进式的方式重构金融业态,推动金融服务提质增效;金融则充分享受科技所带来的技术红利,促使科技成果从后端技术转移至前端展业。

眼下,随着信息技术创新步伐的不断加快,消费者获取金融产品及服务的方式已经发生巨变,人们对便捷性、简单化、个性化定制需求越来越高,这些日新月异的需求已然成为驱动传统金融机构变革的主要因素。据行业调研数据显示,对于地方性中小银行而言,目前最大的挑战在于客户的变化——“应用场景被第三方占据,失去客户接触和数据客户对服务和体验的要求不断提升客户特别是年轻客户流失,这些都是地方性中小银行亟待解决的痛点、难点。

以用户体验为导向、以数据分析为驱动、以智能算法为工具的金融科技与地方性中小银行的结合,一方面能够有效提升服务质量水平,为精准营销、降低获客成本、吸引潜在客户、提升服务体验提供发展助力;另一方面,还能够更加精准、快捷和高效地实现对金融市场变化的实时把控,从而进行风险防范的动态调整,有效增强自我风险防控能力。从这一层面来说,金融科技既是加剧中小银行发展失衡的“本源”,但也能成为助力中小银行实现弯道超车的“新马达”。

 

  合作催生质变  

根据《中国中小银行发展报告(2017)》预测,我国银行业大零售市场到2022年整体规模约达到100万亿,中小银行将面临着新增约30万亿规模的大零售市场。在这样的宏观经济背景下,各地方性中小银行更应当充分把握转型机遇,打造新型价值银行,实现稳健发展。

综合来看,地方性中小银行布局金融科技大致有三种实现模式:一是银行类金融机构通过借鉴金融科技产业创新思路,自行研发创新金融技术,构建产业生态;二是采用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的形式,利用金融科技公司的创新成果来推动银行业金融科技业态的研发与应用;三是由金融机构投资或参股金融科技创业公司,来构筑双方深度业务合作。

事实上,部分中小银行已经在金融科技之路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并取得了亮眼的业绩。比如,针对中小银行面临的获客难、审批效率低、资金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京东金融联合30多家中小银行,共同发布了首个贯穿零售信贷业务全流程的产品——“北斗七星”,力图实现信贷平台、量化营销、智能身份识别、智能信贷系统、大数据风控、ABS资产云工厂和风险运营七大模块的无缝对接和数据互联。与此同时,蚂蚁金服也与地方性中小银行合作,共同打造“鑫云+”互联网金融开放平台,寻求资源共享互通。

金融科技的发展,对中小银行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地方性中小银行要紧紧抓住金融科技所带来的机遇,努力搭载时代发展的东风,创新思维,积极融入到金融科技创新的浪潮中,探索并打造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共生共荣的“命运共同体”。只有强化科技的支撑和创新引领作用,地方性中小银行才能更好地竞争中立足,在转型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