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控关注】田园综合体是如何“炼”成的?

日期:2019/03/22来源:浏览:1179次

【金控关注】田园综合体是如何“炼”成的?

导语

经过了30多年的实践,我国的城镇化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城镇化并没有真正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深层次矛盾。如今,城乡发展失衡、差距日趋扩大等问题,正在倒逼城乡一体化改革实现突破性发展。

在此背景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重构城乡关系、重塑产业生态、培育新型主体成为中国新一轮城乡改革的核心。而田园综合体作为新一轮中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全新探索,孕育着巨大的市场蓝海。那么问题来了,田园综合体到底是什么?应该怎么做呢?下面不妨让小编和大家一起探讨一番吧。

 

田园综合体是什么?

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是在城乡一体格局下,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新型产业发展,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大趋势,田园综合体将通过创新农业生产方式、创新农民生活方式、创新新型城乡关系,实现农业产业高端化、农村旧瓶装新酒、农民旧貌换新颜。

 

四大关键词
关键词一

主要载体:农民合作社或农民股份公司(以农为主)

关键词二

六大支撑体系:生产体系(夯实基础)、产业体系(突出特色)、经营体系(创业创新)、生态体系(绿色发展)、服务体系(完善功能)、运行体系(形成合力)

关键词三

发展路径:农田田园化、产业融合化、城乡一体化

关键词四

试点立项条件:功能定位准确、基础条件较优、生态环境友好、政策措施有力、投融资机制明确、带动作用显著、运行管理顺畅等

 

五大基本功能区

景观吸引核:吸引人流、提升土地价值的关键所在。依托观赏型农田、瓜果园、观赏苗木、花卉展示区、湿地风光区、水际风光区等等,使游人身临其境的感受田园风光和农业魅力。

休闲聚集区:为满足客源的各种需求而创造的综合产品体系。可以包括农家风情建筑(如庄园别墅、小木屋、传统民居等)、乡村风情活动场所(特色商街、主题演艺广场等)、垂钓区等。休闲聚集区使游人能够深入农村特色的生活空间,体验乡村风情活动,享受休闲农业带来的乐趣。   

农业生产区:生产性主要功能部分。让游人认识农业生产全过程,在参与农事活动中充分体验农业生产的乐趣,同时还可以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农业科普教育示范、农业科技示范等项目。

居住发展带:城镇化主要功能部分,是田园综合体迈向城镇化结构的重要支撑。通过产业融合与产业聚集,形成人口相对集中居住,以此建设居住社区,构建城镇化核心基础。

社区配套网:城镇化支撑功能部分。服务于农业、休闲产业的金融、医疗、教育、商业等等,称为产业配套,由此形成产城一体的公共配套网络。

 

三种土地利用范式

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新型乡村发展模式,实现农业产业化及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是田园综合体的基本要求。农村承包地作为田园综合体发展农业产业的核心载体,将通过创新土地利用模式和经营模式实现农业用地的高效化、规模化、集约化利用。

农地入股模式:以重庆长寿区麒麟村为例,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龙头企业以现金入股,共同成立运营公司,农民可获得股权分红,此种方式,土地正式转化成了资本,具有承担公司债权债务的责任。

土地信托流转模式:以无锡阳山镇桃园村为例,把土地经营权分离出来并委托给信托公司进行专业化管理,农民手中的土地就变成了一种收益凭证,信托公司按照一定的时间和比例向农民返还收益。

土地使用权交易模式:以山东枣庄为例,乡镇政府成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为农民颁发土地使用产权证,农民凭证既可将土地使用权抵押给信用社获得贷款,也可入股合作社引入企业运营获得股权分红。

 

六大经营模式

    >>>模式一:四川——成都多利农庄

2013年入驻郫都区红光镇的多利农庄,围绕打造国际乡村旅游度假目的地,在郫都区红光镇、三道堰镇等6村连片规划建设多利有机小镇。预计总投资150亿元,总规划面积约2万亩,将建设52万平方米农村新型社区、63万平方米家庭农庄和上万亩有机生态农业示范基地。

模式借鉴:

1)高端农业综合体

该项目已建成600亩有机生态农业示范区、12000平方米温室大棚和分拣包装中心的有机农业发展规模。同时,作为依托于高端有机农业发展的农业综合体,这里还是成都市为数不多的农业双创园区之一。

2)农业双创载体平台

农庄内,2000平方米文创空间的农业双创载体平台,通过设立都市农业双创基金、提供涵盖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投资对接、市场开发等全程双创孵化服务等支持政策,相继引入了创客咖啡吧、有机蔬菜沙拉吧、FARM私房菜、园区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30多家市场主体,28个农业创业项目相继入驻园区开展农业发展上的创业创新。

3)国际化乡村度假新体验

作为第一个入驻中国乡村的全球性度假酒店,法国LUX酒店管理集团以运营管理乡村酒店方式,打造乡村旅游度假新体验,带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目前,已启动一期4000平方米LUX主题酒店建设,酒店配套的LUX咖啡吧已对外开放。

    >>>模式二:黑龙江——富锦梦空间

2017年,富锦市依托独特的地理、生态优势,以大地艺术空中观赏体验互动科普拓展休闲娱乐为构成板块,通过各产业的相互渗透和融合,以田园综合体为载体,把休闲农业、养生度假、文化艺术、农耕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被誉为华夏东极旅游的梦空间。

模式借鉴:

1)种出彩色稻田画

在位于富锦长安镇永胜村的万亩高标准水稻示范基地,观光亭主体架构已建完。这片大地块4万亩,核心区有1850亩,景观区有819亩。在规划中,景区中心将建一座观光塔、12座观光亭、20个观光平台,其中玻璃平台将延展到稻田里,让游人有站在稻田里的感觉。在观光塔四周,利用6种不同颜色的水稻苗种出中国梦”“美丽乡村”“祖国大粮仓”“海稻船”4幅巨型彩色稻田画。此外,还将打造稻田水世界、稻草人王国、黑土泥塘、植物迷宫、热气球等景观。

2)发展全域旅游

富锦利用大地块周边附近的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在附近村屯重点打造了湿地共邻洪州村、低碳养生工农新村、满族风情六合村、朝阳民俗文化村、赫哲故里噶尔当村以及农家美食村6个农家乐,依托田园综合体发展吃、住、行、游、购、娱全域旅游。

3)以农业生产为基础

富锦万亩地块共4万亩连片水稻,富锦东北水田现代农机合作社今年流转了其中的1万亩水稻,合作社农户种植水稻都是订单种植,每公斤水稻收购价格较之市面价格高0.54元。合作社有38栋育秧大棚,其中8栋将种植蘑菇、木耳,其他大棚种植瓜果蔬菜供游人采摘。

>>>模式三:江苏——阳山田园东方项目

中国水蜜桃之乡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的大力支持下,无锡田园东方落地实践。田园东方项目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等产业为一体,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融与可持续发展,通过三生”(生产、生活、生态)三产”(农业、加工业、服务业)的有机结合与关联共生,实现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田园居住等复合功能。

模式借鉴:

1)农业商业化

田园东方的农业是以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辅助,把农业进行商业化,定位是企业化服务型的农业平台。阳山本身有优质的水蜜桃资源,而该项目通过公司化、规范化、科技化的运作,使得形成的产业园能作为当地社会的基础性产业。

2)文旅产业多样化

文旅是以生态自然型和多样的旅游产品和度假产品的组合,以此作为产业的根本。比如主题乐园、不同的度假产品和度假村、精品酒店、民宿集群和营地等。

3)居住方式创新化

田园社区属于居住的一部分,服务于原住民和新移民,以及旅居的客群,最终形成新的社区和新的小镇。社区分两类,一是结合宅改、土改的政策和试点,用集体建设用地的方式进行开发;二是利用国有建设用地为基础的开发,上述两种社区混合进行。

>>>模式四:上海——金山田园综合体

当都市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如何通过转型升级,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是金山区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金山区积极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注重打造一个个田园综合体,充分发挥都市农业的经济、生态和服务功能。

模式借鉴:

1)靠海吃海

金山嘴渔村里最早开出的天桥饭店,如今已是天天排队吃海鲜的局面。而另一家永乐大酒店,2016年接待人数也超过了15万人次。

2)围绕字发展文旅

2016年底,金山嘴渔村累计接待游客达320万人次。现在,即使到了夜里11时,还能看到咖吧、酒吧的灯火和闲坐其中聊天的年轻人,而一家家民宿里更留住了不少舍不得走的市民游客⋯⋯围绕一个字做足文章,让金山嘴渔村渐渐成了不夜小镇

3)发展渔村特色民宿

目前,全村已有100多户村民的农宅租了出去,被用来开民宿、饭店、咖啡店等,租金比前两年翻了一番不止。整个渔村的特色民宿出现了12个品牌,客房数达到了120间,每到节假日必须提前预订才能入住。

>>>模式五:安徽——肥西县官亭林海

官亭林海在规划之初,就按照多功能、多业态运营去设计,涵盖了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田园居住等复合功能,将新型产业与农村发展进行有机结合。

模式借鉴:

1)保留原生态

官亭林海田园综合体的核心产业是农业。为了改善乡村旅游硬件和提升服务水平,肥西对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改造甚至重建,但特别保留了乡村的原生态,融合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等创新形式,展现农民生活、农村风情和农业特色。

2)农民享受权益

肥西利用农民合作社这一载体,通过土地流转,对土地经营进行中长期产业规划,发展现代化、规模化的农业产业园区,以此作为建设田园综合体的基础。而加入合作社的农民,既可以在其中就业,还可以通过股权、租金等方式获得收益,做到充分参与和受益。

3)城市和乡村实现文明融合

在官亭林海的周边,肥西县正在对农村进行改造,以官亭林海为中心,逐步向外围拓展。改造的思路是,让城市和乡村实现文明融合。

>>>模式六:内蒙古——乌审旗无定河镇

2012年开始,乌审旗无定河镇审时度势,依托位于塞外小江南无定河镇无定河村的地缘优势,规划土地总面积约20000亩。采用企业化运作的模式,以乌审旗无定河农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为载体,将农牧民现有的零散土地进行整合流转、集中开发,打造集农事体验、观光旅游、休闲养生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业综合循环发展经济平台,实现企业与农牧民互惠共赢。

模式借鉴:

1)发展良好生态的绿色产业

实现地区均衡发展,资源有效整合利用,是田园综合体发展的基础,无定河镇制定立体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规划,在萨拉乌苏河两岸,紧抓绿色农产品有机认证的契机,完成多种农产品的有机食品认证,并且启动全国有机食品示范镇申报,发展良好生态的绿色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2)乡村旅游实现景区联动

无定河镇依托中国最美乡镇的名片,与萨拉乌苏考古遗址公园、巴图湾AAAA级旅游景区、1949年秋后乌审旗委办公旧址、鄂尔多斯地区第一个党小组旧址等景区形成联动效应,在感受自然景观、红色文化的同时,还能体验浓郁的乡土气息。田园综合体已成为无定河镇乡村休闲游的新亮点。

3)打造现代休闲养生农庄

推动全域乡村旅游发展,实现旅游与农牧业有机融合,农业景观化、村庄景区化和农庄景点化。借助无定河独特地形地貌、良好环境资源,利用无定河村窑洞、四合院等各式各样的民居优势,打造集休闲垂钓、地方民俗民情、特色农家乐、渔家乐、果蔬采摘等为一体的现代休闲养生农业庄园,发展休闲养生、观光度假旅游和庄园经济。

 

>>>>>>>>>>>>>>>>>>>>>>>>>>>>>>>>>>>>>>>>>>>>>>>>>>>>>>>>> 

在上述田园综合体项目案例中,政府有效地利用了农村三块地改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政策红利并引入专业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助力乡村振兴,最终实现了政府、社会资本、农村、市民和农民共赢的成果——政府成功实现了乡村振兴战略,社会资本与金融资本取得了回报收益,农村获得投资、面貌焕然一新,厌倦了城市氛围的市民实现了乡野田园的梦想,农民则收获了就业和增加收入的机会。

从上述实践可以看出,田园综合体模式并不会挤压、侵蚀农民的利益。反而有助于吸引城市资源向农村反流,使资金、技术、管理和人力资本等现代元素在这里逐聚集沉淀,使农艺、农谚、农事及风光介绍和民俗表演、风味餐饮等传统精华在这里被活化、被弘扬。

作为市委市政府战略意图实现平台,金控集团一直致力于服务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未来,金控集团将持续对田园综合体开发运营模式及前沿动态进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