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动态】NPL周报-20190330
日期:2019/03/30来源:浏览:1348次
【行业动态】NPL周报
1PE“觊觎”不良资产投资:诱惑与阻力双重奏
四大资产管理公司(AMC)及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是中国不良资产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如今,不少PE也开始参与其中。其中有些是主动从持牌机构手中拿下不良资产,企图通过资源整合、内部改造,重塑资产价值。有些则是因自己所投项目产生不良,被动参与解决问题。但从私募股权投资到不良资产投资,仍有重重门槛尚需迈过。多位PE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在海外市场,有私募机构如橡树资本在不良资产投资中取得不错的业绩。在中国市场,PE参与不良资产投资,还需更多的项目历练和时间积淀。
目前,越来越多的PE成为不良资产投资的参与者。有PE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这一方面是由于目前经济下行,PE机构不容易找到特别好的投资标的。头部项目在这种环境下估值愈加昂贵,其所需资金规模不是一般PE机构拿得出来的。而不良资产则可以较低价格买入,盘活经营后也能够带来好的投资回报。另一方面,PE机构在经济下行环境中,不得不正视自己所投项目中产生的不良。但不良资产投资与私募股权投资相比,仍存在较大差异。日前,中国创投委副会长陈宝胜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投资私募股权项目,主要是看中它未来潜在的增长。而投资不良资产,主要是看中目前对该项目价值的错误低估,通过管理提升和资本运作,来提升不良资产的价值。在投资前,就要想好项目运作和退出的途径。
另有不良资产处置方面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对PE等非持牌机构来说,相比四大AMC等持牌机构,在资金获取、项目获取上都存在一定的劣势。在资金端,不良资产所需的投资周期通常更久,但基金募来的钱是有时间压力的。相反,四大AMC的资金是低成本的、有沉淀的,机构可以慢慢消化吸收资产,同时资金的规模也更大。在项目端,由于牌照的限制,非常优质的资产往往被四大AMC所把持,很难落入二级市场的PE机构手中。孙铭辰认为,对于私募基金来说,更多是通过对市场的理解和专业判断能力,主动寻找不良资产,然后有效盘活资产、提升价值,从而在退出时获得不错的收益。相信未来,私募基金在不良资产处置中的参与度会越来越高。(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德银调查报告:中国主题和不良资产策略成为今年最受追捧投资主旋律
德意志银行另类投资调查报告(Alternative InvestmentSurvey)是最能充分反映对冲基金投资者情绪的全球调查之一,目前已发行17期。此次调查的受访者由28个国家和地区的425个负责资产配置管理或咨询的对冲基金从业者组成,旗下管理资产规模总计达1.74万亿美元。
调查发现,亚洲尤其是中国将成为2019年的投资者焦点。自2010年以来,亚洲首次成为最热门的投资区域。亚洲对冲基金尤受投资者青睐,虽然2018年表现平平,但36%的受访投资者计划在2019年增加对该地区的配置。
此外,去年第四季度不良资产策略获得65亿美元的净流入,创所有投资策略环比净流入增长之最。根据调查结果,德银预计2019年不良资产的投资需求还将持续上升。不良资产策略已取代以事件为导向的投资策略,由去年的第23位一跃成为今年最受追捧的投资策略。
“投资者对亚洲市场的重新定位显示出投资者偏好的决定性转变。”德意志银行对冲基金资本及咨询业务全球主管马林·奈杜(Marlin Naidoo)表示:“多年来,亚太地区投资组合经理的经验和制度化水平不断提高。与发达市场相比,由于市场竞争较低且较少出现市场过热现象,该地区投资经理有望从中受益,同时该市场也为高效优质的经理人提供了获取差异化回报的机会。”(文章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
3中国信达2018年实现净利润120亿元,同比下滑33.6%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达”)发布的2018年度业绩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末,公司总资产达14957.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8%;归属于本公司股东权益1564.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8%;全年实现归属本公司股东净利润120.4亿元,同比下滑33.6%。
年报显示,2018年,中国信达不良资产经营业务总资产6430.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4%,不良资产经营业务收入占比、资产占比和利润贡献分别为41.9%、43.0%和58.5%。其中,不良债权资产净额4052.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3%;不良债权资产收入305.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1%。截至2018年末,公司资本充足率为16.01%,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21%。
在收购经营类不良资产方面(主要来源于银行),2018年,中国信达收购经营类不良债权资产净额1894.6亿元,同比增长27.3%。收购经营类不良债权资产净收益112.7亿元,同比增长28.2%。
在收购重组类不良资产方面(主要来自非金融企业),2018年中国信达收购重组类不良债权资产净额2157.9亿元。2018年收购重组类不良债权资产收入193.1亿元,同比增长8.7%。
在债转股资产经营方面,截至2018年底,中国信达成功实施17个市场化债转股项目,总金额达222.8亿元。同时将业务拓展至优质民营企业,成功落地华友钴业和九州通项目。
此外,2018年,中国信达围绕不良资产主业开展特殊机遇投资业务。抓住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结构调整中的机会,对问题企业进行实质性重组,帮助企业摆脱经营中出现的暂时性困难。探索不良资产细分市场产品的创新,成立危困企业投资基金,捕捉破产重整中的特殊投资机遇,2018年以来共投放项目4个,投放金额2.1亿元。(文章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
4降成本一揽子重磅实招将落地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业内获悉,增值税和社保费降率明确分别自4月1日和5月1日起实施后,相关部门正在紧锣密鼓部署推进各项准备工作,连日来已经发布多份政策文件,还有一些细则将陆续发布。同时,包括降低物流成本、降低电价等其他降成本的一揽子举措也发布在即。今年更大力度的降成本大幕将启,制造业、小微企业等将成今年减负重点对象。
按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安排,我国将在减轻税费负担、降低物流成本、用电成本等方面推出系列为企业降低成本的举措。总体来看,减税降费仍将担纲今年降成本的主力,全年为企业减负规模将达近2万亿。
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分别就深化增值税改革和社保费率下调作出进一步部署。此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相关部门已印发多份文件,相关政策细则陆续落地。记者还从国家税务总局了解到,税务部门正在积极备战,召开工作会议加紧部署,确保减税降费落到实处。
中国银行高级研究员高玉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今年推进更大力度降成本的重点涵盖劳动力成本、税费成本和融资成本,这也是企业反映比较突出的成本问题。在降低融资成本方面,他建议,适时降准,扩大信贷投放,降低贷款成本。支持大型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加大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力度。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完善金融机构内部考核机制,激励加强普惠金融服务。(信息来源:经济参考报)
-
上一篇:
【金控动态】凝聚金融力量,助推脱贫攻坚 -
下一篇:
【金控关注】田园综合体是如何“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