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NPL周报-20190308

日期:2019/03/08来源:浏览:923次

【行业动态】NPL周报

 

01.银行业多管齐下加码处置不良资产

34日,A股上市银行常熟银行发布2018年业绩快报显示,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下降0.17个百分点,降至0.97%。近期陆续披露的2018年上市银行业绩快报也显示,大部分银行不良贷款率呈现下降趋势。积极处置是不良贷款率下降的重要原因,央行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贷款核销数额为1.02万亿元,较2017年增长33%。值得一提的是,除传统核销方式外,银行也在尝试通过“甩卖”债权包、试水证券化等新型方式来化解不良资产压力。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当前银行业资产质量总体稳定,风险可控,但挑战犹存。预计2019年银行仍将持续加大不良处置、核销力度,一方面能够防范化解信贷风险,另一方面也为支持民企、小微企业腾挪出更多空间。

银保监会近日表示,当前我国银行业资产质量总体稳定,风险总体可控。数据显示,20191月末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为2%,较上季末下降0.04个百分点。多家上市银行近日披露的2018年业绩快报也印证了这一数据。大部分银行不良贷款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浦发银行业绩快报显示,截至2018年末,浦发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92%,较年初下降0.22个百分点。上海银行2018年不良贷款率为1.14%,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赵亚蕊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不良资产呈现总体稳定、不同银行机构分化较为明显的趋势,大型银行金融机构的不良水平相对较好,中小型银行的资产质量下行压力较大;从地域看,不良主要集中在东北、西部以及环渤海等区域,东南沿海地区不良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从行业分布来看,不良资产仍主要集中于产能过剩行业。但值得注意的是,伴随化解过剩产能、出清“僵尸企业”的力度不断加大,小微企业风险持续暴露,专家表示,银行在这一过程中也将承受一定压力。

<<<银行多渠道阻击不良资产

公开信息显示,今年以来已有多家银行申请增加不良资产核销额度。例如,226日兴业银行公告称,同意2019年度安排总额折合人民币不超过390亿元的呆账核销预算额度。浦发银行227日晚间公告称,董事会批准本次资产损失核销本外币金额合计为人民币11.81亿元,并表示公司将继续追索。

据银保监会初步统计,2018年商业银行累计核销不良贷款9880亿元,较上年多核销2590亿元。多位AMC及银行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2019年这一趋势将持续。多个银行将不良债权资产在地方产权交易所、金融资产交易所平台进行挂牌转让。海峡资产交易中心今年以来就有10个银行不良资产包公开转让,合计债权总额近两亿元。作为盘活存量不良资产新方式,监管层多次发文鼓励不良资产证券化。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肖远企此前表示,资产证券化以及不良资产证券化方面,2018年金额约为9000亿元,为史上最多。

中债资信ABS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共计发行34单,较上年增加15单,发起机构涉及13家国有银行以及股份制银行,发行金额共计158.81亿元,同比增长14.36%,其中,信用类和抵押类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产品数量各占50%,发行金额分别为49.96亿元和108.85亿元。

“从产品类型来看,抵押类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中,对公抵押类不良产品的发行量骤减,同比下降66.92%;信用类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发行规模大幅增长,同比上涨80.56%。”中债资信ABS团队表示,这主要因为对公抵押类不良产品发行成本较高、发行效率较低,抵押物处置难度较低,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方式处置动力相对不足,更多通过批量转让给资产管理公司处置。

不过由于难以准确估值,不良资产ABS的发展仍有较大障碍。“卖太便宜了,不划算;卖得贵了,又卖不出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由于资产池透明度较低,估值是不良ABS的主要难题,而且结构化融资考验金融技术,“对市场中介的要求也比较高。目前市场环境下,国内机构投资者普遍厌恶风险,不良ABS相对其它债券的吸引力明显不足。”

<<<部分领域潜在风险仍需关注

对于今后银行业不良资产的供给情况,业内普遍认为,我国银行业隐性不良贷款风险仍需要高度关注,潜在信用风险尚未完全出清,受经济结构调整、金融去杠杆、监管要求促使金融机构资产回表等多重因素影响,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供给或将持续增加。

在近期的国新办发布会上,银保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强调不良贷款将是下一阶段监管重点。“下一阶段,将继续加大力度处置银行机构的不良资产,同时要控制新的不良贷款增长。在经济下行过程当中,不良贷款增长的压力较大,既要化解存量不良贷款,还要有效化解增量不良贷款。”王兆星表示。

2019年银行信贷风险还会显现,但最严峻时刻已过去。”曾刚认为。某国有AMC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未来银行不良贷款率总体可控。对于未来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民生银行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王一峰认为,仍需对潜在风险压力加大的现实引发足够重视。首先,需要提高贷款分类准确度,尽快确认历史包袱,对历史问题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其次,需要多渠道化解不良资产,丰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第三,银行自身需要在当前盈利相对稳定的时期,增加拨备计提、加大不良核销、适时补充资本。

在银行加大力度处置不良贷款的同时,业内人士认为,2019年民企、小微信贷领域有望迎来银行更大的助力。肖远企表示,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是2018年最主要任务,主要是从增加供给和盘活存量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平衡过度授信企业存量的信贷资源、资金资源,对于融资超过正常生产经营需求的,把这部分挤出来一些;另一方面,腾出新的信贷空间,让银行有更多空间进行对实体的融资。(信息来源:经济参考报)

 

02.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当其时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对金融与经济关系作出的深刻阐述。

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同时,为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就要抓住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这个重点,既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推进金融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但金融服务的供给存在一些结构性缺陷,金融资源配置的质量和效率还不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主要表现在我国的金融业态以间接融资为主,股权融资发展不足。在间接融资中,又以大中型银行为主体,并且商业银行内部的制度安排、技术能力、内外部激励约束机制也不健全。因此,必须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重点,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对此,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日前表示,至少应从四个方面理解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丰富内涵。

第一,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实际效果。坚决防止金融业脱实向虚、自我循环。

第二,坚定推进资本市场改革,破除制约资本市场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股权融资渠道,提升资本市场发展质量。

第三,优化大中小金融机构的布局,发展定位于专注微型金融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和信贷市场体系。

第四,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塑金融机构的经营理念、服务模式、风险管理和考核评价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而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要更加注意尊重市场规律、坚持精准支持,选择那些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主业相对集中于实体经济、技术先进、产品有市场、暂时遇到困难的民营企业重点支持。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为坚决打好防范化解包括金融风险在内的重大风险攻坚战,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还需做好三项工作,即稳妥有序处置重点领域风险、加快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健全金融机构公司治理。

比如,要加大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力度,有序处置信用债券违约风险;遏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量,有序化解存量;高度重视防范化解跨市场、跨区域风险传染;坚决治理金融乱象,严厉打击非法金融、金融犯罪和金融腐败行为;改进金融监管,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提高金融监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形成监管合力;加快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和破产机制;强化金融机构防范风险的主体责任。

当然,防范化解风险的基础是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过程中,要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把握好政策力度和节奏,强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风险。

同时,应坚定不移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在高水平双向开放中提高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要扩大金融服务业双向开放,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制度;稳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进一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

金融是国之重器,是国民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和宗旨。只有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切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推进金融改革开放,才能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与金融良性循环。(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03.银保监会:对民营企业信贷投放方面要公平对待

中国银保监会党委书记、主席郭树清主持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会议要求,对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在信贷投放方面要公平对待,更加注意尊重市场规律、坚持精准支持,但也要防止盲目支持、突击放贷。推进金融反腐,强化监管责任,聚焦金融风险、金融乱象和腐败交织问题,严查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切实解决金融领域违法违规成本过低问题。以下为全文:

                                               

 


中国银保监会党委传达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精神

 

227日下午,中国银保监会党委书记、主席郭树清同志主持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传达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并结合银行业保险业监管工作,研究贯彻落实举措。其他党委成员出席了会议。

会议认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高瞻远瞩,思想深邃,直面问题,掷地有声,具有鲜明深刻的政治性、思想性、实践性,是我们做好现阶段金融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银保监会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忠诚履行银行业保险业监管职责,推动经济金融高质量发展。

会议要求,银保监会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及时性,抓早、抓准、抓细,出实招、求实效,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

一要更加注重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把稳增长与防风险紧密结合起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要依法处置高风险机构,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对“有照行车”和“无照驾驶”做到监管全覆盖。强化对银行保险机构主要负责人和高中级管理人员的监管,做到“管住人、看住钱、扎牢制度防火墙”。要完善金融从业人员、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运行、金融治理、金融监管、金融调控的制度体系,规范金融运行。

二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紧研究优化银行体系的具体政策措施,积极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金融产品。在银行信贷、债券市场等方面研究如何提供精准金融服务,支持建设现代化经济的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加大金融创新力度,逐步完善银行贷款的抵押模式和押品结构。对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在信贷投放方面要公平对待,更加注意尊重市场规律、坚持精准支持,但也要防止盲目支持、突击放贷。

三要深化金融改革,对信贷理念、服务模式、风险管理、考核评价等全链条梳理重构,推进保险业治理体系改革,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全面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提高金融业全球竞争能力,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风险能力,提高参与国际金融治理能力。

四要深入推进金融反腐。强化监管责任,聚焦金融风险、金融乱象和腐败交织问题,严查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切实解决金融领域违法违规成本过低问题。

会议决定,于近期组织召开党委中心组(扩大)专题学习,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授课辅导。(来源:银保监会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