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动态】NPL周报-20190301
日期:2019/03/01来源:浏览:985次
01 银保监会王兆星:加大处置不良资产力度,防范流动性风险
国新办就坚决打好防范金融风险攻坚战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王兆星、周亮、梁涛出席会议介绍坚决打好防范金融风险攻坚战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王兆星表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既要打好攻坚战,同时也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目前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只是一个阶段性的进展,很多风险的隐患还没有完全消除,前期的化解金融风险措施和成果也需要进行巩固。同时,在化解过程中可能还会出现新的风险,存量风险化解了,可能还有增量风险,所以既要打好攻坚战,同时也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王兆星表示,下一阶段要始终紧盯几个重要的风险领域,主要包括:
一是继续加大力度处置银行机构的不良资产,同时要控制新的不良贷款增长。在经济下行过程当中,不良贷款增长的压力较大,既要化解存量不良贷款,还要有效化解增量不良贷款。
二是要时刻注意防范中小银行保险机构在经济下行和金融市场波动情况下的流动性风险。如果不加以有效管理、控制和处置,可能会引发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
三是继续紧盯进行监管套利、加通道、加杠杆的影子银行活动,包括同业投资、同业理财、委托贷款、通道类信托贷款等业务,要进一步巩固前期治理成果。过去对这些业务的监管比较薄弱,如果任其发展也会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
四是继续紧盯房地产金融风险,要对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按揭贷款继续实行审慎的贷款标准,特别是要严格控制带有投机性的开发和个人贷款,要防止房地产金融风险出现大的问题。我们要继续紧盯房地产金融风险,继续实行审慎的风险管理标准,要继续审慎发放开发贷款和个人按揭贷款,促进房地产金融、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五是继续和有关部门配合,做好地方政府债务的处置工作,特别是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处置。继续做好一些高负债国有企业的降杠杆工作,这些也是我们防范风险的重点。继续严厉整治规范网络借贷等银行体系之外的金融活动,特别是要继续严厉打击整治各种非法金融活动、非法社会集资等,这些也会对金融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会损害投资人的利益。(来源:中国网)
02 资管新规大方向不宜变
资管新规落地将满10个月,各机构正参照新规要求积极调整产品,影子银行得到初步治理。在这个过程中,有些机构“喊痛”,有些声音“叫委屈”。但回看规范资管行业的初心,回顾近一年市场的向好变化,结合现阶段金融防风险的任务,资管新规的大方向不宜变,也不能变。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妨重温一下资管新规的初衷——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统一同类产品监管标准,有效防控金融风险。资管新规出台之前,资管领域的政策普遍存在“牛栏关猫”“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现象,监管套利严重,乱象层出不穷。彼时,银行大搞刚性兑付、期限错配,且大量资金投向产能过剩行业、地方融资平台,在银行体系之外形成规模庞大的影子银行。这部分资金一无资本金要求,二无期限要求,三无流动性管理要求,“黑天鹅”逐渐形成。2018年4月,资管新规适时出台,明确资管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打破刚性兑付;严格非标投资要求,禁止资金池,防范影子银行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消除多层嵌套,抑制通道业务。同年9月,资管新规的重要配套细则——理财新规出台,进一步丰富了政策层次,加速资管新规落地实施。无规矩,不方圆。从效果看,资管领域正成“方圆”。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新规出台后,资管规模总体在收缩,已从约100万亿元收缩至94万亿左右。另一组公开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趋势。央行公布的社会融资数据显示,2018年表外融资减少2.9万亿元,比上年多减6.5万亿元。其中,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表外融资是“减员主力”。
记者梳理发现,对于机构广泛反映的非标回表压力,央行于去年7月发布通知称,过渡期结束后,对由于特殊原因而难以回表的存量非标资产,采取适当安排妥善处理,可谓留足政策空间。而且,近期相关部门也在大力鼓励银行补充资本金。与此同时,根据央行近期通过公开渠道传递的声音,央行正在制定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认定办法,为非标转标“开口子”;发改委正在根据资管新规要求制定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明确理财产品如何投资这类长期限资产。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政策安排,都是在保持资管新规总体原则不变的前提下的“微调”,并非方向性调整。无论从防范金融风险的角度,还是从坚持市场化改革的角度,资管新规大方向都不宜变,对政策的执行应该保持定力。(来源:上海证券报)
03 中国华融旗下子公司风波不断中国
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中资产规模最大的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又一次站在了风口浪尖。在前董事长赖小民“落马”、A股上市进程戛然而止之后,中国华融又将面对业绩暴跌的冲击。根据中国华融日前发布的业绩预警,该集团预计2018年净利润同比下滑九成以上。虽然中国华融方面指出,“目前已渡过了‘最困难时期’”,但元气大伤的中国华融仍需要时间抚平伤痛。分析人士认为,在金融供给侧改革来临的当下,中国华融应全面加强内部管理建设,尽快厘清赖小民事件造成的不良影响,做强做精主业。
>>>业绩预减九成
中国华融日前发布公告称,经初步评估,预计2018年集团净利润同比下滑九成以上。
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华融实现收入总额约1280.7亿元,税后利润约265.9亿元,同比增长15.1%;资产总额达1.87万亿元,同比增长32.5%。中国华融初步预计,2018年归属于公司股东净利润较2017年同期下降90%-95%。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中国华融解释,主要是因为中国华融于2018年度开始实施《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受资本市场波动较大的影响,持有部分金融资产的估值下降较多。
此外,中国华融还表示,受集团收缩非主业、无优势业务以及市场环境和信用风险暴露等影响,集团非金融子公司产生了较大的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应占亏损;受融资规模影响、本期集团利息支出同比大幅增加所致。实际上,中国华融业绩“缩水”已于2018年上半年财报中有所体现。数据显示,中国华融2018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为6.84亿元,同比下降94.9%。彼时,中国华融对业绩大幅下滑的回应是:在当前去杠杆的宏观大背景下,突发事件及市场因素同频共振的结果。从突发事件来看,2018年上半年中国华融经历了前董事长赖小民个人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的事件。中国华融表示,赖小民涉案问题是个人问题,但短期对公司经营的影响不可避免。在金乐函数据分析师廖鹤凯看来,中国华融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和2018年金融去杠杆的大环境是分不开的,同期不良资产包供给量加大,而处置速度放缓。其次就是重大人事调整,让中国华融打乱了A股上市步伐。
>>>旗下子公司风波不断
自赖小民“落马”之后,中国华融业绩下跌的情况已经蔓延到华融系上市公司以及旗下多家子公司。目前,中国华融设有31家分公司,旗下拥有华融证券、华融金融租赁、华融湘江银行、华融信托、华融消费金融等多家营运子公司。2月19日,华融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融投资”)公告称,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年盈利将按年下跌70%或以上。华融投资表示,溢利减少主要由于2018年资本市场波动较大,导致金融资产录得未变现亏损所致。不过,该公司也表示,实际业绩可能与公告中所列资料存在差异。在华融投资预测盈利下跌两天后,华融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也在2月21日发布公告表示,预期于2018年度会录得重大净亏损,预计年度综合净亏损相较于2018年上半年增加30%左右。此外,中国华融旗下的华融信托更是出现了业绩“滑铁卢”。据银行间市场披露的数据显示,华融信托2018年净利润6080.89万元,较2017年同期的8.92亿元降幅达93.2%。在子公司业绩大幅“跳水”风波不止的情况下,华融消费金融近日又被用户投诉涉嫌暴力催收。2019年1月14日,一用户向安徽省金融监管局投诉称,华融消费金融存在暴力催收行为。安徽省金融监管局对此回应,已经转送安徽银保监局。如该公司涉嫌暴力催收,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
而就在不久前,华融消费金融还曾因为“违反央行征信管理相关规定”被央行罚款5万元。2019年1月24日,因违反央行征信管理相关规定,央行合肥中心支行对华融消费金融处以罚款5万元,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分别给予1万元罚款。
>>>多发展模式修复财务指标
在赖小民“落马”后,广东银监局原党委书记、局长王占峰被提名担任中国华融执行董事、董事长;东方资产原党委副书记、监事长李欣担任中国华融执行董事、总裁,王占峰和李欣于2018年6月当选上述职务,成为新的领导班子。中国华融似乎有意切割以往赖小民大包大揽、业务庞杂、主业不明晰的业务做法。中国华融相关负责人回应北京商报记者称,“经过全系统上下的不懈努力,公司经营管理恢复正常,各项工作平稳过渡,现在整个公司的状况是风险可控、运行正常,表明中国华融已渡过了‘最困难时期’”。“今年中国华融还将进一步加大对不良资产主业的资源倾斜力度,重点向不良资产包、问题企业重组和市场化债转股主业倾斜。”上述负责人说道。据统计,2018年全国不良资产包市场推包规模6300多亿元,市场整体成交规模4200多亿元,中国华融的中标规模占三成左右。(来源:北京商报)
04 中民投与长城资产签署全面合作协议
2月28日,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民投”)与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长城资产”)在北京签署全面业务合作协议。这是中民投在私募债延期兑付、121亿元向绿地出售董家渡地块资产、成立债权人委员会后的又一重要进展。根据合作协议,中国长城资产通过集团多元化金融工具箱的辅助功能,为中民投在缓解流动性压力,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促进业务转型升级等方面提供一揽子、综合性的金融服务。基于长城资产作为四大国有AMC之一的实力以及专业背景,有望为中民投各方债权人吃下“定心丸”。
中民投2019年到期的有息债务规模高达900多亿元。其中,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达600多亿元,另有债券等融资工具300多亿元。短期债务压力仍然较大。2月25日,中民投成立债委会,由中国进出口银行担任债委会主席。中民投与金融机构沟通,希望能不抽贷并将部分贷款进行展期,给中民投一定的时间整合、处置资产。目前已经达成了初步的意向。与债券持有人的沟通工作也在进行中。
中民投总裁吕本献表示,从2017年底起,中民投就开始“双降双提”(即降规模,提质量;降杠杆,提效率),实施战略转型,但外部环境急剧变化,转型的速度及自身应变能力没跟上变化的形势,造成了目前的被动局面。(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上一篇:
【行业动态】NPL周报-20190308 -
下一篇:
【行业动态】NPL周报-2019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