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冰雪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印发,张家口冰雪产业迎来巨大发展机遇!
日期:2018/06/06来源:浏览:1001次
近日,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北省冰雪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规划提出,立足于培育河北经济新的增长极,以冰雪场馆设施为基础,加快形成“冰雪体育运动、冰雪装备研发制造、冰雪旅游、冰雪人才培训、冰雪文化”为核心的冰雪全产业链,努力打造世界冰雪体育运动的胜地、世界冰雪旅游目的地、世界冰雪装备制造的聚集区、世界冰雪人才培养基地、世界冰雪论坛会展的高地,实现全国领先、世界一流,建成冰雪产业强省。那么问题来了,冰雪产业强省究竟要怎样建呢?还是赶紧随小编来一探究竟吧。
五大发展目标定位冰雪产业强省
冰雪产业实力明显增强。到2022年全省滑雪场馆达到80个,滑冰场馆达到200个,冰雪产业规模达1200亿元;到2025年全省滑雪场馆达到100个,滑冰场馆250个,全国领先。培育10个国际品牌赛事和活动,打造10个冰雪产业龙头企业,冰雪产业总规模达1500亿元,使冰雪产业成为我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冰雪竞技水平加快提升。到2022年组建冰雪专业运动队15支左右,冰雪运动竞技人才达到1200名以上,专业运动员编制达到250人左右,扶持一批冬季项目后备人才基地、俱乐部以及传统校,2020年参加全国冬运会获得金牌,2022年参加北京冬奥会夺得奖牌乃至金牌。
冰雪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在全国率先建成年接待超百万人次的世界级滑雪度假综合体,打造世界知名冰雪旅游目的地品牌;住宿、餐饮、购物、娱乐、交通等综合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满足多元需求。到2022年冰雪旅游人次达到4000万人次,冰雪旅游总收入达到1000亿元;到2025年冰雪旅游人次达到6000万人次,冰雪旅游总收入达到1200亿元。
冰雪装备制造产业跨越提升。2022年全省冰雪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2025年突破100亿元。培育一批冰雪器材装备产业示范基地、单位和项目,打造一批优秀冰雪器材品牌,引进一批国际一流的知名企业,建成2个省级以上冰雪装备制造研发基地,打造10家以上年营业收入超亿元的冰雪装备骨干企业。
冰雪人力资源高度密集。到2022年,培养场馆运营、运动普及、医疗服务、产业开发等各类冰雪人才2万名,冬奥会、观赛礼仪和冰雪运动进校园覆盖率达到100%;到2025年,建成国际一流的张家口国际冰雪学院,打造世界知名的崇礼冰雪高端论坛,把河北打造成为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的培训教育中心、人才交流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创意研发中心。
“2344”战略激发冰雪产业发展潜能
围绕建成冰雪产业强省目标,规划明确了我省冰雪产业发展“2344”总体战略布局:突出做强张家口、承德两个冰雪产业核心区,发展壮大京津张、承秦唐、太行山脉三条冰雪旅游带,张家口装备制造、廊坊装备制造、雄安技术研发、石家庄综合服务四大基地,打造冬奥会、会展论坛、教育培训、冰雪赛事四大国际品牌,加快形成“两核、三带、四基地、四品牌”(2344)的冰雪产业发展新格局。
科学规划场馆空间布局,加快冰雪竞技场馆设施建设。通过改扩建、新建等方式,大力推进区域性场馆建设,为申办更多国内外高端冰雪赛事创造良好条件。加大群众性冰雪场地设施建设力度,因地制宜建设一批高质量、高效益的冰雪场地,支持每市至少建设一个1830平方米的标准公共滑冰馆,有条件的县(市、区)因地制宜建设公共滑冰场。到2025年,全省滑雪场馆达到100个,滑冰场馆达到250个。
重点发展冰雪装备制造业,建设冰雪装备制造业集群。积极引入高端冰雪装备制造项目,不断推进装备制造企业改造升级和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统筹优化全省冰雪装备产业布局,到2025年在雄安、张家口、廊坊、石家庄、唐山、秦皇岛等地建成冰雪装备研发生产基地或园区5-8个,形成以冰雪产业为特色的体育装备制造聚集区。
突出发展冰雪旅游业,着力培育发展市场主体。通过推出一批精品冰雪旅游路线、打造一批冰雪旅游项目、培育一批冰雪旅游度假区、建设国内一流的冰雪旅游精品带,着力打造具有河北特色的冰雪旅游品牌。深入推进“互联网+旅游”,培育新型互联网旅游龙头企业。依托有竞争力的旅游骨干企业,通过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及投资合作等途径,形成一批较大规模的冰雪旅游企业集团。到2025年,打造冰雪特色小镇39个,冰雪旅游度假区23个。
发挥冰雪竞技体育引领作用,大力发展冰雪健身休闲业。突出抓好冰雪专业运动队建设,快速提升冬季项目竞技水平。大力拓展冰雪竞赛表演市场,推进冰雪赛事活动市场化运作。组织开展欢乐冰雪、四季冰雪等大众系列品牌活动,培育更多冰雪消费热点。挖掘培育适合群众参与的冰雪健身项目,打造新的冰雪品牌活动。积极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吸引更多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其中,培育形成届次的重点赛事11项,培育群众冰雪活动品牌18个。
创新培训方法手段,着力发展冰雪人才培训业。通过强化国际教育培训合作、挖掘各类院校教学资源、开发青少年培训市场、发展壮大各类社会培训组织等方式和途径,大力发展冰雪人才培训,不断提升培训质量和水平。同时,注重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的先进技术,积极开发线上教育培训系统,开展冰雪运动培训,共同探索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到2025年全省中小学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达到380所。
培育发展冰雪文化业,丰富冰雪文化活动。精心培育冰雪文化品牌,逐步将崇礼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冰雪论坛展会品牌。推动冰雪文化与历史、民族、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冰雪文化产品。不断丰富冰雪文化活动,以张承为主,打造中国冰雪文化、冬奥文化推广基地。
多措并举加快产业链条建设
加强财政金融扶持。各级各部门要加大对冰雪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对需财政保障的重点事项,应在安排使用相关专项资金时给予重点保障。安排一定比例体育彩票公益金作为引导资金,充分发挥省体育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作用,对冰雪场地设施、冰雪装备制造企业投资我省的重大冰雪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对上市企业奖励按省有关政策执行。研究制定冰雪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管理办法,支持和鼓励符合条件的冰雪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支持各级政府制定冰雪旅游消费补助办法,促进省域冰雪旅游业快速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支持出台吸引大额投资的激励政策,鼓励研究制定总部企业落户奖励政策,报经本级政府批准后执行。对于新认定的国家级或省级冰雪产业研发中心、冰雪产业孵化中心和冰雪产业大数据中心等机构,符合条件的,纳入现行科技创新等相关政策的支持范围。
落实税费支持政策。充分考虑冰雪产业特点,支持将冰雪服务、用品制造等关键技术纳入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对经认定为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冰雪企业,符合税收规定的,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积极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的税前扣除政策。冰雪体育企业使用的水电气热等价格按照不高于同区域内一般工业标准执行。对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0万元、新纳入规模以上统计的工业企业或纳入规模以上统计的新建工业企业和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亿元以上且同比正增长的企业,优先给予技改资金支持。提供冰雪运动服务的社会组织,经认定取得非营利组织企业所得税免税优惠资格的,依法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供建设用地保障。充分考虑我省冰雪运动发展需求,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时,优先保障冰雪产业项目发展用地。冰雪产业中符合用地集约条件的工业项目,在确定土地出让底价时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70%执行。按比例计算后低于该项目实际土地取得成本、土地前期开发成本和按规定应收取的相关费用之和的,应按不低于实际各项成本费用之和的原则确定出让底价。支持企业、单位利用原划拨方式取得的建设用地和存量房产,在符合规划前提下兴办冰雪场地设施,对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非营利性冰雪场地项目,可继续以划拨方式使用土地。鼓励重点区域对租赁场所用于冰雪产业科技研发和制造生产,实行房租减免政策。
完善各类标准体系。加强冰雪产业标准化建设,加快相关标准的制修订,逐步建立冰雪产业标准体系,提高场地设施建设运营、器材装备、赛事活动、服务提供、技能培训、人员资质等各方面标准化水平。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推动将企业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强化标准实施,加强冰雪运动服务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提升冰雪运动服务质量和安全技术保障。完善冰雪产业的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建立行业监测机制。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建立由省政府分管副省长担任召集人,省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旅游、商务、体育、科技、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全省冰雪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全省冰雪产业发展,协调解决冰雪产业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加快冰雪产业发展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密切配合、协调联动,研究制定各自领域加快冰雪产业发展的具体规划和政策措施。各地参照成立相应联席会议,制定实施方案,强化督导检查,严格绩效评估,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