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NPL周报-20181026

日期:2018/10/26来源:浏览:907次

 

01.私募资管业务管理细则正式发布

22日,证监会发布了《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及《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运作管理规定》(以下合称《资管细则》),作为《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称《指导意见》)配套实施细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在具体内容方面,《资管细则》与《指导意见》保持高度一致,部分监管指标较现行规定略有放宽,主要有七方面重点规则:一是统一法律关系,明确基本原则。依法明确各类私募资管产品均依据信托法律关系设立,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等基本原则。二是系统界定业务形式,厘清资产类别。统一现有规则“术语体系”,系统界定业务形式、产品类型,以及标准化、非标准化资产。三是基本统一监管标准。覆盖机构展业的资格条件、管理人职责、运作规范和内控机制要求等方面。四是适当借鉴公募经验,健全投资运作制度体系。包括组合投资、强制托管、充分披露、独立运作等方面要求。五是压实经营机构主体责任。专设一章,系统规定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开展私募资管业务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机制要求。六是强化重点风险防控,补齐制度短板。重点加强流动性风险防控,以及利用关联交易向管理人或者托管人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输送利益的风险。七是强化一线监管,加强监管与自律协作。健全信息报送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派出机构一线监管,强化责任追究。

下一步,证监会将继续加强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业务监管,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支持行业规范发展,有效防控金融风险,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来源:中国证券报)

 

02.1-9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8.7%

“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快于全年预期;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8.7%,连续6个月提速;信息通信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助力信息消费井喷式增长。”在23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用“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缓”三个词,对前三季度我国工业和通信业发展的运行态势进行了总结。

工业发展的基本面总体良好可控,并呈现出六大亮点。一是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前三季度产能综合利用率维持在76%以上,同比平稳;PPI同比上涨4%,涨势平稳;截至9月,PMI连续26个月保持在景气区间,新签订单指数保持较好水平。二是企业效益状况持续改善。前8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6.2%,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同比提高0.35个百分点,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降低0.5个百分点。三是产业发展不断升级。前三季度,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8%和8.6%,快于整体工业增速5.4和2.2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到了13.4%和32.4%。四是结构性去产能成效明显。前三季度,钢铁和煤炭行业产能利用率分别达到78.1%和71.4%,同比分别提高了2.7和4个百分点。前8个月,这两个行业实现利润分别增长了80%和17%。得益于化解产能过剩和价格恢复性上涨,水泥和平板玻璃行业实现利润分别增长了150%和41%。五是工业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前三季度,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8.7%,增速连续6个月加快。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4.9%,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5.2%,快于整体工业投资9.8个百分点。六是工业品出口增势比较平稳。前三季度,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8.1%,在去年较快基数上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其中8、9两个月分别增长12.5%和11.7%。

制造业投资增速持续加快,亮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民间投资增速明显回升。前三季度,制造业民间投资同比增长9.5%,比制造业投资高0.8个百分点,同比提高5.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信心增强,证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提振民间投资的措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第二,技术改造投资势头较好。前三季度,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15.2%,高于制造业投资增速6.5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制造业投资的主要力量。第三,新动能投资比较活跃。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14.9%,装备制造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9.9%,分别比全部制造业投资高6.2和1.2个百分点,这也是制造业投资结构优化的表现。下一步,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坚持多措并举,积极扩大制造业有效投资。首先,要抓好已经出台的促进投资政策措施的落实。其次,要深入实施新一轮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研究出台进一步促进技术改造的政策措施,加大重大项目的储备,滚动发布技术改造升级导向计划。再次,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重点破解企业在实施技术改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提速降费助力信息消费井喷式增长。“前三季度电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139.8%,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收入同比增长20.2%。”辛国斌说,今年以来,网络提速降费助力信息消费井喷式增长。统计显示,截至9月底,我国光纤接入用户总数超过3.48亿户,占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总数的88.1%,比去年年底提高3.8个百分点;4G用户数占全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的比重达74.3%,比去年底提高4.0个百分点。50M以上和100M以上的宽带接入用户占比分别达到83.9%和61.4%,比去年底分别提高13.9和22.5个百分点。9月份,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户均移动流量消费达5.14GB,是去年同期的2.6倍。(来源:人民日报)

 

03.“甩卖”债权包、试水证券化,银行多管齐下化解不良资产

今年上半年,多数上市银行资产质量虽然有向好趋势,但银行业整体不良贷款率仍有所上升。银保监会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96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829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86%,较上季末上升0.12个百分点。

在处理不良资产大军中,不少银行作出表率,积极解决不良贷款包袱,存量风险出清成效显著。今年9月,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肖远企在例行发布会上称,加大银行机构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1月至8月份银行业金融机构已经处置了8000多亿元不良资产,腾出了很多信贷空间。

试水证券化。2016年2月,工农中建交和招商6家银行参与不良资产证券化首批试点获批,总额度为500亿元,后来更多的银行被纳入试点范围。不过,据相关媒体报道,Wind数据显示,自启动试点以来,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仅发行376亿元,不足试点额度的八成,其中首批试点的6家银行仍然是发行的“主力军”。

前三季度贷款核销增幅超三成,银行“加足马力”出清不良资产。人民银行公布了2018年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9月,贷款核销规模合计6455亿元,同比增幅超过三成。(来源:国际金融报、每日经济新闻)

 

04.监管声音|史耀斌:潜在信用风险尚未完全出清,高度关注隐性不良贷款风险

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主任史耀斌今日作“关于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时表示,金融资产管理“防范金融风险的意识和能力需要增强”,报表反映的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整体水平虽然不高,但呈现上升趋势,隐性不良贷款风险需要高度关注。

他表示,报表反映的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整体水平虽然不高,但呈现上升趋势,隐性不良贷款风险需要高度关注。如某市农商行不良贷款率从2016 年末的4.13%,增至2017年末的16.54%,资本充足率从11.77%下降至0.91%,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降至-1.41%。

调研还发现,潜在信用风险尚未完全出清,“个别正常或关注类贷款中仍包含部分多次展期等有较大风险的贷款。一些地方还存在虚假处置不良资产、贷款的五级分类未能准确归类、隐瞒不良贷款、人为降低不良率等问题”。

记者注意到,由于监管部门在季末考核银行不良率等指标,所以银行一般会在季末大幅增加贷款核销规模。例如,今年3月、6月、9月的贷款核销增量分别超过千亿元,而其他月份最高不到500亿元。

上述计财办人士表示,核销都是由银行自行“消化”,并无其他补偿。事实上,监管部门今年以松绑监管指标的方式间接鼓励核销。今年3月,银保监会将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为120%至150%。而上市银行半年报数据显示,绝大多数银行拨备覆盖率远超“红线”。这意味着,银行用核销方式处置不良贷款还有较大空间。(来源:新京报、上海证券报)

 

05.民企市场化债转股加速落地,AMC专业优势值得期待

日前,中国信达通过降杠杆基金与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衢州华友钴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力科钴镍有限公司签署市场化债转股协议,中国信达对华友钴业核心子公司衢州华友实施总额7.3亿元的市场化债转股。业内人士表示,这一项目的成功落地,显示本轮市场化债转股已扩展至优质民营企业。资产管理公司(AMC)凭借专业优势,助力此轮市场化债转股深入推进。截至今年6月末,中国信达共实施市场化债转股项目11个,债转股落地总金额139.3亿元。

对于政策松绑后纷纷成立、至今已经超过50家的地方AMC,受到接收债权性质受限、资金筹措能力较弱、定价谈判交易成本较高等多方面制约,虽然仍主动参与此轮市场化债转股,不过短期内难以成为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在此轮市场化债转股中,AMC和银行系债转股机构是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二者各具优势。对于正在加大回归不良资产经营主业力度的AMC来讲,银行系债转股机构成为其在债转股市场中主要的竞争对手。对于银行系债转股机构,客户资源丰富是其一大明显优势。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仅仅从市场化债转股对象企业看,由于AMC的风险偏好强于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因此也可能会产生有别于五大债转股实施机构的独特优势。从专业经验来看,在政策性债转股以及多年从事不良资产经营的经历中,AMC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比如,围绕债权转股权业务,具备了收购处置、收购重组、投资投行等各类手段。此外,四大AMC基本上也拥有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重要的金融牌照,综合金融服务的能力不断提升,在债转股中拥有较强的综合手段。在回归主业的监管要求下,AMC将凭借其优势,推动此轮市场化债转股进一步走向深入。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此轮市场化债转股中存在一些难点,需要各方加强合作,在加强风险防控的基础上大力创新。(来源:金融时报)

 

06.刘士余提五举措力促基金业发展,私募股权或成重要推手

10月22日,中国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刘士余出席中国基金业20周年论坛和国际投资基金业协会2018年年会(下称基金20周年论坛)时表示,证监会将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尽快形成资本市场全面开放新格局。在推动基金行业健康发展方面将重点做好鼓励私募基金参与企业并购重组、五项工作。在刘士余提出的五点举措中,除针对公募业务提出做好养老基金产品准备、鼓励股权激励、健全销售机制等措施外,第一和第二点举措均与多方位推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相关。在业内人士看来,在引导长期资金入市、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目标上,私募机构的作用正在被进一步看重。

 “这是金融委(国务院金融稳定委员会)会议重申资本市场重要作用后,刘主席的首次亮相。”22日,北京一位公募机构人士表示,“刘主席的表态也反映了目前管理层对资本市场中投资机构、长期资金的重视程度。”这已不是刘士余首次表态发挥私募股权基金的作用——10月19日,刘士余接受新华社采访提出五点举措稳定和提振市场信心时就曾提出“鼓励私募股权基金通过参与非公开发行、协议转让、大宗交易等方式,购买已上市公司股票,参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刘士余论坛上表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累计投资项目超过9万个,形成资本金5万多亿元。最近三年,有并购基金参与的并购重组交易额达5.8万亿元,提供了IPO以外早期资本最重要的退出通道。

除鼓励股权类私募以定增、协议转让、大宗交易等方式参与投资、重组上市公司外,各项潜在制度红利也被刘士余所提及。“充分发挥私募基金积极作用,激发市场活力。进一步健全适应创投行业的差异化监管机制,研究完善并购重组领域创投基金所投企业上市解禁期与投资期限反向挂钩机制。”刘士余指出,“优先支持设立主要投资于民营企业的各类股权和债权投资基金,推动完善相应的财税政策,进一步支持私募股权基金投向高新技术企业与产业。”在业内人士看来,在并购重组领域研究完善创投基金的反相挂钩机制,将对该领域的私募股权投资释放更多利好。(来源:21世纪经济报)